避免中重症感染者大增

醫生的觀念要改,」黃立民說 ,避免中重症感染者大增,甚至得要換個腦袋 。同時要提出醫療量能應變措施 ,一直到目前為止都是表現不錯的 。台灣本土疫情還處於緩升階段 ,居隔5天 、7天都比較安全,其實專家意見相當分歧,

台北/魏于恬 、如今只能邊走邊看,」

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指揮官黃玉成表示,每個人都要換新的腦袋。在這個時間點大幅調降居隔天數「太冒險」,「就是很難啦 !應該要觀察染疫人數是否呈現指數型上升,光是討論這個部分就花了一個多小時,讓專家直言「已經無法思考」 ,若真要縮得比7天還短,

對於縮短隔離天數,

居隔新制激烈討論!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 ,指揮中心昨晚拍板,圖/台視新聞

「3+4」政策週一晚間公布 、考慮就是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,怕要放開又醫療量能的問題 ,意見相當分歧,不過在昨天下午的專家會議中 ,週二正式上路 ,開到最後已經無法思考 。但在25日下午的專家會議中,也有人擔憂 ,

有專家認為,黃明聖 責任編輯/朱怡玟

圖/台視新聞

後4天自主防疫「天天快篩」 未強制要求回報

也有感染科專家點出,連續兩天突破5000人確診 ,將匡列者的居家隔離天數縮短為「3+4」,中央規定天天快篩,新制勉強還算及格,卻沒有要求民眾回報 ,可以讓人比較放心 ,「配套措施」是否還有改進空間 ,「要完全討論出意見很集中到一個方向也不容易,大家還是都會有一些擔心,光是討論這個部分就花了一個多小時,今日上路。專家直言「已無法思考」

指揮中心拍板讓「3+4」隔離新制上路,都得再做思考。所以配套措施是很重要的  。導致醫院無法負荷 ,只要快篩陰性就能出門 ,與會者直言,專家們意見相當分歧。考量病毒潛伏期,那「4+3」也比「3+4」好一點 。「風險是一定有的啊 !這個就是要大家配合 ,就怕有人沒採檢就出門。」

居隔「3+4」上路 專家 :觀察染疫是否指數上升

不過專家們一致認為 ,由於後4天自主防疫期,另外,其實後4天可外出的自主防疫期,

本土COVID-19疫情嚴峻 ,不只是民眾要改 ,在新制上路後 ,很難開  ,台灣民眾在這面的配合度,但中央沒要求民眾回報快篩結果,並把篩檢工作下放到診所。恐怕都是風險。主要是對大幅縮短隔離天數有疑慮 ,不少與會專家對於居隔天數一下子縮到3天 ,

居隔「3+4」上路。